甘肅經濟日報訊 (新甘肅·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祁玉潔 通訊員錢璐 趙娟)日前,在白銀集團銅冶煉系統生產管理部辦公室內,一場別開生面的晨會熱烈進行。生產統計負責人與財務人員手持表格,逐項核對當日原料成本與能耗預算。這種跨部門協同作業模式,已成為今年銅冶煉系統的新常態。
面對原料供應緊張與價格波動的嚴峻挑戰,白銀集團集中優勢資源,匯聚各方力量與智慧,全力推動“購產運銷”一體化高效運行模式落地,實施“一本賬經營”管理及全流程精細化核算。一場以“算賬經營”為核心的“轉型突圍戰”正悄然打響。
結合全年重點工作部署,白銀集團銅冶煉系統錨定增產增效核心目標,推動工作理念從“埋頭苦干搞生產”向“精打細算促效益”轉變。引導干部職工將關注點從單一產量,拓展至成本、能耗及關鍵指標等多維度,使“算賬經營”理念深度融入生產經營全鏈條。
基于詳盡的物料盤點、生產工藝要求及成本消耗評估,銅冶煉系統從廠級管理到一線班組全面鋪開“算賬”工作。廠級層面,既算大賬又算細賬,既謀長遠又控成本,精準測算最優生產組織方式;車間層面,深入剖析生產組織與工藝流程,鉆研成本管控策略;班組層面,細致操作設備,嚴格控制消耗,優化各項指標,推動全員思維從“生產型”向“生產經營型”轉變,在變革中搶占發展先機。
為強化預算管理的剛性約束與成本分析的深度挖掘,銅冶煉系統多部門建立“日統計、周通報、月分析”機制。細化落實數十項新增指標,及時共享物料到貨、現場結存及生產組織等關鍵信息,快速識別實際生產與預算目標的偏差,并制定針對性強、可操作的應對措施,讓原本“各自為戰”的環節緊密協作,實現高效運轉。
值得關注的是,核心生產部門人員打破思維定式,深度參與原料采購至合同訂立的各環節,共同商討價格、質量、供貨穩定性等因素,在保障原料品質的同時,最大限度降低采購成本。
隨著全面預算管理向生產末梢持續延伸,一場關于效益提升與精細管理的“微觀經濟學”,正從車間數據報表滲透到生產的每個角落。銅冶煉系統構建“指標—責任—考核”三位一體管理體系,將降本增效的“鐵算盤”落實到每個崗位,從細微處控制消耗。修訂完善車間級考核細則200余條,讓單元成本核算更具操作性與適用性,為全員考核提供精準依據。同時,將工作紀律作風建設與項目建設、安全環保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,每個崗位都設置經營指標考核,各車間能耗、物耗換算成直觀的“經營成績單”,全員參與成本管控的氛圍日益濃厚。
基層一線班組持續健全完善中長期激勵模式,新增不同項目的貢獻分數,讓同工不同酬更科學合理。該激勵模式確保每項任務有人跟進、每項措施落地見效、每項改革取得實效,充分激發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。大家秉持“當家作主”的主人翁精神,主動投身改革征程。
在各個班組,從能耗降低到修舊利廢、小改小革、“金點子”合理化建議,每一個細節都成為干部職工提標降本增效的戰場。職工們干勁十足地表示:“算好公司經濟賬就是守好自己的錢袋子。”
2025年是銅冶煉系統智能化工廠建設承前啟后的關鍵年。這既需要科技創新的硬支撐,更離不開解放思想的金鑰匙。電銅庫智能化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:“不久的將來,這里將由機械臂和自動無人天車主導生產,從陰極銅入庫到打包,每一批次產品都將擁有‘身份證’,實現陰極銅產品出庫裝車全流程自動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