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銀融媒記者 張萍 劉生武
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“生命線”,項目落地是產業升級的“強支撐”。在新一輪東西部協作浪潮中,會寧縣以商招商、以情留商,通過全方位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,推動津甘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重點項目從藍圖變為實景,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走進會寧縣會師鎮南什村,津甘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內機聲隆隆,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。這個總投資超2500萬元的重點產業項目,自2022年10月破土動工,僅用9個月時間便完成一期建設。316畝土地上,27座日光溫室、6座連棟溫室及1座育苗溫室拔地而起,構建起集種植、育苗、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。
會寧縣津甘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生產經理馮亞雄告訴記者:“我們園區是集種植、育苗、銷售于一體的,2024年,全年產量4萬公斤、育苗60萬株,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25萬元。”
亮眼數據的背后,是會寧縣創新實施的“全鏈條”招商服務機制。通過“企業自主建設、政府獎補支持、園區資產共持、經營利潤分紅”的合作模式,政府不僅提供資金支持,更配套專人專班跟進服務,讓企業放心投資、安心發展。
會寧縣會師鎮副鎮長王璽說:“該項目建成后,帶動了我們周邊農戶30多人長期就業,在育苗采收的時候就業人員能達到70人左右。”
“這里主要是離家近,平時也能照顧上家里,我現在每年加上土地流轉費和工資能掙3萬多塊錢。”會寧縣會師鎮南石村村民張利霞說。
一期項目的成功落地,不僅讓當地百姓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,更成為會寧縣招商引資的“活廣告”。今年,政府追加240萬元推進二期項目建設,計劃在大溝、韓家集等鄉鎮推廣塑料大棚種植蘆筍1000畝,預計可帶動300余人就業,戶均年增收超2000元。據了解,示范園區將采用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,創新“農戶+合作社+種植龍頭企業+訂單+培訓+銷售”的全產業鏈模式,通過線上線下及外貿訂單多渠道銷售,逐步形成萬畝蘆筍產業集群。工作人員汪婷婷告訴記者,目前他們已經有蘆筍嫩芽茶、根茶、蘆筍飲料、蘆筍藜麥養生粥等幾款產品。
2024年,會寧縣統籌各類資金61957萬元,實施187個重點項目,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。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撂荒地整治,從特色產業培育到產業鏈延伸,一系列務實舉措為投資者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。
“下一步,會寧縣將以綠色發展、創新模式、科技支撐為目標,采取訂單種植、資產入股、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,建立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,將持續擴大蘆筍、小雜糧等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,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,實現全縣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。”會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段彥東說。
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,一個個產業拔節生長。會寧縣正以開放的姿態、優質的服務、廣闊的前景,誠邀八方客商共謀發展,共享鄉村振興新機遇。